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41|回复: 2

转载 中国古建筑之构架体系四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9

主题

3672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VIP

积分
13034
金钱
3936

优秀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宣传达人我是GG助理工程师/经济师高级工程师突出贡献正高级工程师/经济师文物保护工程师灌水之王工程师天蝎座二建建筑常来看看

QQ
发表于 2024-2-29 09: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古建筑之构架体系四[color=rgba(0, 0, 0, 0.3)]原创 [color=var(--weui-FG-2)]伊一伊 [color=var(--weui-LINK)][url=]古建漫谈[/url] 2024-01-15 23:58 河南
[color=var(--weui-FG-HALF)]
[color=rgba(0, 0, 0, 0.9)]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上一篇古建筑构架体系文章,我给大家分享了宋《[color=var(--weui-LINK)][url=]营造法式[/url]》中起到构件间联系作用的梁栿上部构件,那么除了前几篇讲到的构架组件以外,还有其他哪些组件使古建筑构架成为一个完整的机体呢,那么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主角是角梁、额枋、槫、椽和其他构件。

    角梁   


角梁,又被称为阳马,是在屋顶转角处45°方位设置的斜梁,歇山顶和庑殿顶建筑中都会使用,具体可以细分为大角梁子角梁续角梁隐角梁

大角梁是前端架设于橑檐枋或者橑檐槫之上,而尾部架设于下平槫的角梁,在歇山顶建筑中一般为平置,而在庑殿顶建筑中一般为斜置;而子角梁指较小的角梁,其设置于大角梁前端上侧,一端斜至檐柱中心线,一端沿延伸至檐头。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大角梁和子角梁——山西佛光寺东大殿转角铺作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大角梁和子角梁——山西晋祠圣母殿转角铺作处

续角梁,顾名思义即接续大角梁的梁,在庑殿顶建筑中大角梁尾部至脊槫还需要接续一段梁,以承托[color=var(--weui-LINK)][url=]戗脊[/url]和相邻南北坡屋面处椽尾的荷载,解决大角梁长度不足的问题,续角梁就由此出现,是自下平槫一直至脊槫范围内,每两槫之间的角梁。

隐角梁,这种角梁的作用主要是在大角梁和续角梁结合部位加一道联系枋木,使得此处的折线能够变换为更加优美的曲线。在庑殿顶建筑中隐角梁和续角梁可以合并为一个构件,即续子角梁;而在歇山顶建筑中由于大角梁多为水平布置,所以需要专门设置隐角梁来联结续角梁和子角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各类角梁分布——庑殿顶典型角梁构造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各类角梁分布——歇山顶典型角梁构造
[color=rgba(0, 0, 0, 0.9)]

    额枋   


额,在建筑四周起到联结柱列,加强柱网稳定性,同时承托斗栱和梁架的水平构件。从汉代至唐代时期,额称为;在隋唐朝之前,楣多数安置于柱顶位置,《营造法式》中将这种做法叫做檐额;而在隋唐时期,楣开始应用于柱顶两侧并形成双层结构;到了宋代,楣改称为额,其中上层的称为阑额,下层的称为由额;而压在额上的水平厚木板,称为[color=var(--weui-LINK)][url=]普拍枋[/url]


阑额,前文总述中提到,它是位于联系柱列的枋木,其上表面与柱头上表面平齐,通过榫口与柱头卯眼相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额枋组件——山西晋祠圣母殿

由额,即阑额下方的联系枋木,起到提高柱列整体稳定性的作用。一般在重檐建筑中其主要用于殿身檐柱,而在相对次要的副阶檐柱上,则只用阑额而不用由额。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额枋组件——北京故宫太和门

普拍枋,在清代叫[color=var(--weui-LINK)][url=]平板枋[/url],即置于柱头阑额之上平置的枋木,和阑额组合为T字断面,它主要作用是用来承托斗拱,加强柱子与阑额的连接。普拍枋最早的实物可见于西安[color=var(--weui-LINK)][url=]兴教寺[/url]玄奘石塔上(仿造型),而最早木构实例则为山西省平顺大云院弥陀殿(始建于公元940年,五代十国时期),此外运用普拍枋的早期建筑实物还有晋祠圣母殿(北宋),应县木塔(辽)等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普拍枋——陕西西安兴教寺玄奘石塔,唐代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普拍枋——山西平顺大云院弥陀殿,五代十国时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普拍枋——西安鼓楼,明代
从宋代至清代,普拍枋的截面经历了很大的调整,在宋代普拍枋的平面投影宽度会大于阑额的平面投影宽度,和阑额形成正“T”字型,而到了清代普拍枋的平面投影宽度会小于阑额的平面投影宽度,呈“凸”字型,其原本联系加强的功能不断弱化。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普拍枋演变过程

檐额,属于阑额的一种,前文提到它安置于柱头顶端,梁头出柱身,而额身贯穿整个柱列,它的尺寸比正常的阑额要大,上侧可以直接承托斗栱或者梁架。


绰幕枋,类似于明清时期的雀替,位于檐额之下的平置枋木,其宽度一般为檐额宽度的三分之二。其一般是从梢间或尽间水平延伸至次间或者当心间,端部一般会做成踏头或者多瓣头造型。绰幕枋主要作用是减少檐额的净跨,加强檐额与柱的节点强度,相对于现代建筑中的梁柱节点加腋处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檐额与绰幕枋组合图示,绰幕枋端部为多瓣头造型
[color=rgba(0, 0, 0, 0.9)]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檐额与绰幕枋组合实例——山西长治张村府君殿,建于元代,绰幕枋端部为踏头造型;可以看到,大尺度的檐柱在柱头之上,柱和斗拱层完全分离,因此斗栱位置可灵活布置,柱头位置未出现对应斗栱

内额,与檐额相似,只不过它是用于内柱柱头间的阑额。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内额与绰幕枋组合实例——山西原平惠济寺文殊殿,建于明代)

门额和窗额是安装于阑额下,门或窗上的平置枋木,相对于现代建筑中门窗洞口上部的过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门额与窗额——河北涞源阁院寺文殊殿,建于辽代)

地栿和地串,相当于额枋在柱下部的布置。在宋《营造法式》中对地栿的阐述与地串混淆,实则功能有较大不同。


地串,即用于柱根之间的水平联系枋木,多用于南方建筑,主要作用是稳定框架,提高建筑稳定性的作用,相当于现代建筑中框架结构的地梁,到了明清时期建筑的整体稳定性得到很大提高,此类枋木故而已不见;而地栿,用于柱底部,相当于现代建筑的条形基础,是建筑底部的承托构件。


[color=rgba(0, 0, 0, 0.9)]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地串——中国南方建筑柱间串拉结形式,摘自《学术丨张十庆:从地栿做法看中国古代木构技术的特色》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日本奈良东大寺钟楼地串形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山西文水则天庙正殿金代小帐帐座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日本法隆寺金堂副阶的地栿做法

     槫和椽   


,截面呈圆形的纵向木构件,主要作用为承载椽子同时联结横向梁架。根据其位置不同,可细分为脊槫、上平槫、中平槫、下平槫、撩檐槫等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槫分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撩檐槫——河北涞源阁院寺文殊殿

,其两端安置于两槫上侧,椽子上部铺设望板或砖,形成屋面的基层,它是重要的屋盖结构构件。在宋《营造法式》中,椽子的长度和跨数是确定梁栿长度以及房间进深的重要衡量标准,可结合前期文章加以了解。[color=var(--weui-LINK)]中国古建筑之构架体系二


一般,厅堂型建筑椽子水平投影长度不大于6尺;殿堂型稍大,一般为6.5尺~7尺之间。而椽径也要约束标准,如果殿身在九间~十一间,椽径为10分;殿身在五间~七间,椽径相应减小为9~10分;后续以此类推,对于亭榭之类的小型构筑物,椽径则控制在6~7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椽分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槫和椽分布——山西南禅寺大殿)



其他构件     



替木,位于槫下、斗栱跳头上承托各类型槫的细长条型木构件,它类似于一种转换构件,主要是起到加强构件连接处的强度,减少应力集中并缩短跨度的作用。其与斗栱构件的组合形式多样,有单斗上直接使用替木(称为单斗只替)、令栱上用替木、重栱上用替木等等,如果补间铺作距离很近时,相邻斗栱上的斗拱可以相连制作,类似于鸳鸯交首栱的处理方式。与斗栱组合时,替木两端会做卷杀处理,做三瓣卷杀,每瓣长4分,上留8分;如果替木在槫端部出挑位置,则端部与槫平齐,不再做卷杀处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栱上替木——天津蓟县独乐寺山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栱上替木——山西大云寺大雄宝殿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槫下替木——山西佛光寺东大殿

生头木,是设于槫两端上侧的三角形垫木,它的长度随着次间或者梢间斜杀向内,它的主要作用让屋脊两端微微翘起,使得屋脊呈现中部下凹、两端上扬的柔和曲线,提升屋顶的张力和美感。这种做法出现于南北朝时期,唐宋时期非常盛行,但是到了明清时期仅在翼角处才会使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替木、生头木和攀间枋分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生头木——山西大云寺大雄宝殿

以上就是宋《营造法式》中角梁、额枋、槫、椽和其他构件的分类和组合,下一篇和大家一起分享古建筑的其他知识。本文主要参考王晓华老师所著《中国古建筑构造技术(第2版)》。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9

主题

3672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VIP

积分
13034
金钱
3936

优秀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宣传达人我是GG助理工程师/经济师高级工程师突出贡献正高级工程师/经济师文物保护工程师灌水之王工程师天蝎座二建建筑常来看看

QQ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09: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4-2 17:39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65

    主题

    200

    回帖

    9793

    积分

    管理员

    文保论坛站长

    积分
    9793
    金钱
    3367

    注册安全工程师监理工程师招标工程师酱油帝英语四级职称计算机处女座活跃会员宣传达人论坛管理团队常来看看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一建建筑一建机电一建市政二建公路二建市政二建机电二建水利

    QQ
    发表于 2024-2-29 14:25: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链接也在后面发一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文物保护工程师考试论坛 ( 闽ICP备19014733号 )

    GMT+8, 2025-5-2 16:15 , Processed in 1.110286 second(s), 3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